半岛体育6月12日,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行,这是今年5月新版《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》正式实施后举办的首届移植运动会半岛体育。当天,北京、上海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等21个省区市的近400名移植康复运动员同台竞技,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运动的风采。据了解,本届运动会共设置球类、径赛和趣味赛三个大项,包括乒乓球、羽毛球、800米、4×100米接力、拔河竞技赛及两人三足、生命接力等创意趣味赛。
湖北队一共有84位移植康复运动员参加比赛。其中,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24人参赛,年龄跨度从39岁到67岁,移植时间最长的18年。经过一天的激烈比赛,武大中南医院共获得1金5银,共6块奖牌。
临近中午时分,49岁的姜赟(化名)和姐姐一起赶到运动会现场,他是当天专程从广州回汉观摩这场盛会的。“我们就是想亲眼看看,移植康复者的真实生活状态。”姐弟俩说。
今年3月,一向身体健康的姜赟在体检时发现肌酐超标。他立即到当地医院去看诊,结果被医生告知:已经发展到了肾病三期,以后只能透析或是肾移植。这个结果给了正值壮年的姜赟当头一棒,他怎么都想不通:自己每年都坚持体检,怎么突然会病得这么严重。
老家的叔叔也是肾衰竭,亲眼见过他的透析生活,姜赟不敢想象自己的以后。四处求诊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的,他陷入了绝望之中,“感觉突然失去了方向,人生一片漆黑”。6月6日,姐姐陪着姜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/医学移植中心做了移植等待登记,在移友们的开导和鼓励下,姐弟俩的情绪些许平复了一些。
得知移植运动会将在武汉举办,姐姐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姜赟。“我第一次知道了还有移植运动会,看到他们才知道换肝换肾换心后,还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运动的快乐半岛体育。”在赛场上亲眼看见了移植康复者的运动风采后,姜赟一脸激动地说,他们就像一束光,照亮了自己黑暗的人生,笼罩在头上的乌云也散开了。“看到他们,我再也不害怕做移植手术了。”
“你就是‘罗教授’啊,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!”“特别有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,我们像信任教授一样信任他!”……45岁的罗奇(化名)一出现在运动场上,“粉丝”一下就围了上来。为了参加这次运动会,罗奇专程从海南飞到了武汉。本次运动会上,他参加了拔河比赛。在他看来,虽然没能夺得名次,但参与就是最大的胜利。
肾移植7年的罗奇是移植群友中的大红人,移友们都亲切地喊他“罗教授”。每天都在群里答疑解惑的他,经常会被大家误认为是学医的。“我大学念的是英语专业,毕业后进部队做了文职。”罗奇笑着解释,“移友们都觉得我懂得多,其实我不过就是把自己经历过的进行汇总,形成了一些个人经验,供大家借鉴而已。很多人‘认识’我,我也‘认识’很多人,但其实我们从未谋面。”
罗奇做完肾移植后,所有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他都碰到了:高血压、病毒感染、抗体出现。“每一个并发症都是致命的。”罗奇坦言,这些年,他不断地与这些并发症在抗争。在每一种病症出现后,他都会去网上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,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,目的就是配合医生好好治疗。长江日报记者看到,在他的手机收藏夹里,收藏的数百个文件全都跟移植有关。“医生不能24小时跟在身边,小问题还是要靠自己来克服。我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,同时也能帮助大家缓解一部分焦虑。”
生病前的罗奇很爱运动,体力也好。在他做肾移植的前半年,还参加了部队3公里和5公里跑,轻轻松松就能达标。“出院后我就在想,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,一定要活得更健康。”罗奇做完移植一出院,就逐渐恢复了锻炼,从快走拓展到爬山、自行车。他笑言,虽跟以前不能比,但“吊打”大部分同龄人没问题。
58岁的蕲春人卫铭(化名)是这次武大中南医院24名移植运动员中唯一接受了两个的人。他在本届运动会中参加了800米跑,虽然没有摘得奖牌,但是他说,“能站在这个跑道上,就是成功!”
2016年4月,卫铭在武大中南医院接受了肝移植。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16天,出院后半个月,他因移植并发症再次住进了医院,这一住就是半年。出院时,医生告诉他锻炼能帮助身体尽快恢复。回家后,卫铭就开始快走锻炼,坚持走了3个月,到医院一复查,各项指标都达了标。
2018年元月,卫铭出现肾衰竭,开始透析治疗。对透析不耐受的他,再次来到中南医院进行了移植等待登记。由于抗体阳性,很难找到匹配的肾源。2021年10月,好消息传来:肾源找到了,卫铭再次接受了肾脏移植。这一次,他只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天就转到了普通病房,2周后就出了院。
在他看来,这一次身体能这么快恢复半岛体育,得益于坚持锻炼。如今,卫铭早已经把锻炼变成了自己的习惯: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出门锻炼,每天至少要走一万五千步,365天风雨无阻。
笑起来眉眼弯弯的董萍(化名)刚拔完河,马上背上背包赶到体育馆参加羽毛球比赛。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移植运动会,但她一口气报了4个项目:羽毛球、拔河、4×100米接力和两人三足。今年50岁半岛体育,肾移植3年的她曾经是个“运动小白”,“出院后我就在想,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,一定要活得和以前不一样!”
去年,她跟着朋友一起打起了羽毛球。“以20:22惜败香港移植运动员,太可惜了!”说起上午的比赛,董萍言语间满是可惜。从内蒙古坐了19个小时火车来汉参加运动会的她说,参加移植运动会是自己的梦想,这次终于“圆梦”。回去后一定争取提高体能,好好练练球,下次运动会再来战!
49岁的余功茂是武汉大学外语学院的老师,上完三节英语课后,他匆匆赶到了现场。比赛结束后,他又匆匆地赶去医院去照顾生病的儿子。“我的生活全被上课和生病的儿子占得满满当当。”接受肾移植6年的余功茂说,即便再忙半岛体育,也要抽空来参加,正是因为器官捐献者和他们家属的无私奉献和大爱,才让他拥有了第二次生命。“我来是感恩捐献者家属,为移友运动员鼓劲、加油!”术后第二年,余功茂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,“我也要把这颗生命的火种传递下去”。
新版《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》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,条例中增加的“捐献”二字,凸显了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。在中国移植运动会上,每个运动员都是代表“两个人”来参加比赛的:一个是他们自己,另一个是已经离开人世的器官捐献者。他们小心呵护着捐献者的肝脏、肾脏、心脏、肺脏等,在人生的新赛道上用力奔跑,大口呼吸。(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周鑫 王蓉蓉 罗锐)